本文转自:盐阜大众报
□记者 杨洋
“常”来常往,“盐”里有爱。8月3日,在万众瞩目的“常盐大战”开赛前夕,盐阜大众报组织潮新闻、澎湃新闻、江西日报、常州日报等媒体代表,携手常州企业家代表与网络大V,共同走进盐城两大文化地标——中华麋鹿园与新四军纪念馆,触摸这座城市最深沉的自然脉动与历史记忆。
呦呦鹿鸣,麋鹿奔腾。观光车缓缓驶入“金滩鹿鸣”野生放养区,数头麋鹿悠然踱步的身影映入眼帘。“园区内的麋鹿都是1987年从英国引入的39只麋鹿的后裔,”讲解员向嘉宾们介绍道,“经过38年的繁衍生息,这个家族已壮大至8000余头,创造了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种群的奇迹。就像常州用科技让恐龙‘重生’一样,盐城用生态让麋鹿重现了昔日胜景。”嘉宾们一边听着讲解,一边兴致勃勃地用胡萝卜喂食靠近的麋鹿,好奇的提问声此起彼伏:“它们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?”“鹿王是怎么选出来的?”“它们的眼睛真漂亮!”……欢声笑语洒满一路,很是热闹。
午后时光流转,嘉宾们步入庄严肃穆的新四军纪念馆。展厅内,讲解员沉稳而饱含情感的声音在空间里回荡,引领大家的思绪穿越烽火岁月。他驻足于展柜前,指着那架抗战时期缴获的望远镜,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这个铜制的镜筒,曾映照过皖南的崇山峻岭,也凝视过战士的热血与牺牲。它不仅是观察敌情的工具,更是穿透硝烟、守望信仰的窗口。”众人听闻,无不动容。“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时,常州是重要的后勤基地。”讲解员指向展板上的运输路线图补充道。来自常州的嘉宾深受触动:“原来我们的父辈早已开启‘常盐协作’!这批从常州运出的军需物资,最终化为盐城抗日战场的弹药,这种血脉相连的情谊,比任何协议都更加牢固。”
8月3日晚,盐城奥体中心灯火璀璨,盐城队与常州队拼搏的身影交织成江苏足球的华章。看台上,上午还在与麋鹿亲密互动的嘉宾们,此刻已换上各自队伍的球衣,手举加油横幅;场馆外,热闹的文旅市集正向球迷们展示两地最受欢迎的文旅IP和特色文创。双城球迷的欢呼声汇成同一种激情的旋律——因为在这片相连的土地上,有一种情谊早已超越胜负,它深植于共享的自然瑰宝、交融的历史血脉,以及在每一次真诚互动中不断生长的“常盐之爱”。